漯河故事 | 韩门弹腿:拳打三成脚打七

“我70多岁了,身体还很硬朗。练功就是要内练一口气、外练筋骨皮。没有长期的积累和坚持,是练不好功的。”近日,记者见到了韩门弹腿的第三代传人、今年77岁的宋清松。
韩门弹腿作为传统体育项目,进入了12月4日公布的召陵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宋清松告诉记者,韩门弹腿的祖师爷名叫韩玉春,1882年出生,是河北沧州河间市瀛州镇韩楼村人。韩玉春少年时父母双亡,跟随叔父韩荣昌学十二路弹腿、罗汉拳、硬气功(如头断石碑)等功夫。
韩玉春得到叔父真传后,只身闯天下,以跑江湖卖艺为生。他先后到天津、北京等地卖艺。后来,他被北京万胜镖局聘为头号镖师。民国初年,韩玉春路过漯河,经朋友谢东来劝说定居漯河,在漯河立门传艺。
韩玉春精通少林拳械,能够头断石碑。他还擅长弹腿、罗汉拳等功夫。韩玉春生前广收徒弟,其中就有宋清松的父亲宋全生。
宋全生是漯河韩门弹腿一代宗师。20世纪70年代起,他开始传授弟子韩门弹腿拳法。宋全生武功高强,武德高尚,弟子众多,是当时漯河武林界公认的韩门弹腿拳法大师。
宋清松继承父亲衣钵,12岁开始习武,深得父亲真传。经过数十年的苦练,他对韩门弹腿拳法及功夫有了全面、深入的了解。
韩门弹腿拳法注重内外两功同行,拳脚并用,步法快、巧、稳。拳打三成脚打七,强调威则能动、逼则能用,以简克繁、以逸待劳,出奇制胜。
“练武讲究的是实战中的效果。平时练习的时候,抓、打、擒、拿一个都不能少。”宋清松告诉记者。
和记者说着,宋清松就比画了起来。虽然年过七旬,但是他依然拳脚有力,动作敏捷。
“练武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。如果只会舞刀弄枪,学一些花拳绣腿,最终是练不成功夫的。人年龄越大,越要在练内功上下功夫。”宋清松告诉记者。
退休后,宋清松依然练功不辍。他坚持每天练习4个小时,早上从5点练到7点,下午从4点半练到6点半。
宋清松的家里,有许多练功用的器械。“这是35斤重的石锁。练功的时候,要单手把它举起来,举过头顶。”宋清松说着就拿起石锁,上下挥舞,有节奏地练了起来。
“这是练习铁砂掌的铁砂。我把铁砂装在袋子里,然后放在桌子上练习。练习铁砂掌就要不断用手劈打铁砂。”宋清松一边说,一边给记者演示铁砂掌的练习方法。
目前,韩门弹腿已经传到第四代。第四代传承人林书豪今年22岁,是宋清松的外孙。
1999年,为了传承韩门弹腿拳法,经相关部门批准,双龙武术辅导站成立,宋清松任辅导站站长。
“对习武之人来说,武德是第一位的。学武先学做人,辅导站始终坚持这一原则。在教授武功的过程中,我们始终不忘武德教育,使学员懂得‘德’是武之本、信之根。”宋清松说。
宋清松表示,他会在传承中华武术的道路上努力前行,为韩门弹腿拳法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。
文/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沛真
校对 王 培
统筹 周鹤琦
审读 李玉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