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名城网 —— 漯河权威新闻网站,漯河日报社官方网站-pg女王夺宝

当前位置: 漯河名城网 > 社会

老有所乐丨张水英:一生最爱是文学

小号 默认 大号
2024-12-12 来源:

年轻时,他热爱文学创作,在国内多家知名刊物发表作品;晚年时,他仍然初心不改,文学创作热情迸发,作品常见于刊物和网络……他就是72岁的张水英。

张水英是舞阳县马村乡人。他从小就喜欢文学作品,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几乎都能背下来,一有时间就到处找课外书看。他写的作文,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念。从那时起,他有了文学梦想。

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他没上初中就辍学了。割麦、拉耧、拉煤、拣烟叶、看庄稼……张水英在辛苦劳作中度过了青春时光。

“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尽管生活艰辛,但是我从未放弃文学梦想。”11月23日,张水英对记者说,当时,看到摇曳的麦穗,闻着醉人的麦香,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,他心中就有无限的诗意想抒发出来。遗憾的是,他没有纸和笔。

“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一张包点心的纸上写出来的。”张水英说。

结婚后,他白天在地里辛苦劳动,晚上等家里人都睡觉了,就点上煤油灯,把缸当桌子,把锅盖当桌面,用铅笔、圆珠笔或毛笔,在能找到的纸上写下所见所闻所感。有的时候,他能写一整夜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张水英的作品逐渐见诸各类刊物。1984年,他在一份四川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《打赌》。1988年8月,他在舞阳县文联举办的全县新故事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。1988年,舞阳县新故事学会成立,他被选为副会长、理事。

1990年8月,他写的《真假驸马》在《舞阳民间文学》上发表。1990年12月,他在河南《未来作家》杂志上发表故事《孝子上坟》。1991年,他的作品《三夫拜妻》在当时市文联主办的《犇园》杂志上发表。

张水英最早接触的文学刊物是《故事会》。他在别人那里看到《故事会》后,如饥似渴地翻来覆去阅读,有的故事甚至能背诵下来。他试着向《故事会》编辑部投了稿。稿子虽然没有发表,但是《故事会》编辑部的回信和鼓励让他很兴奋。后来,他借钱报名参加了《故事会》的创作培训班。

有一天,张水英与邻居一起在门口吃饭时,听到了一个别人讲的故事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张水英赶忙回家把那个故事记在本子上。随后,张水英在那个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,写成文章投给《故事会》编辑部。令人欣喜的是,该作品发表在1991年12月出版的《故事会》上。

生活不易。张水英一边务农一边收废品。但是,无论生活如何艰辛,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。收废品时,一遇到文学类书籍,张水英就会拿起来看看,有时甚至忘记了收废品。他收藏了许多文学名著和文学杂志,一有时间就和儿女一起阅读。

近年来,因孙子孙女都上了学,张水英有了充足时间进行文学创作。

近两年,他先后在各类专业文学杂志、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学作品60多篇。其中,《退牛》《创作之路》两篇文章在2023年江苏一个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;2024年9月,他的短篇小说《悔悟》成为“全国小小说钻石奖”征文入围作品;2024年9月,他写的《偷垃圾的美女》发表在《故事会》杂志秋季增刊上。

老牛自知夕阳晚,不用扬鞭自奋蹄。张水英说:“我要活到老写到老,创作更多优秀文学作品。”


文/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

校对 刘亚杰

统筹 周鹤琦

审读 谭艺君


pg女王夺宝的版权声明: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,谢绝任何媒体、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、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,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关注pg女王夺宝

    漯河发布客户端

    漯河名城网

    漯河日报抖音号

   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

    漯河日报快手号

    漯河日报人民号

   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

   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

   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

    漯河日报视频号

    漯河日报头条号

    漯河日报微博

    漯河日报微信

    漯河手机报微信

    漯河微地产

   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

© 2002-2018 漯河名城网(www.lhrb.com.cn)漯河日报社pg女王夺宝的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