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故事丨宋盘铭:贺龙称赞的“人民功臣”


“宋盘铭是俺村的骄傲,他的事迹广为流传,值得我们后辈学习。”“宋盘铭为人正直,他为捍卫真理英勇献身,永远值得我们怀念。”……11月2日,在西城区新城办大楼魏村,提起宋盘铭,村民们都能讲出他的革命故事。

宋盘铭是被贺龙称赞的“人民功臣”,14岁到汉口做工,后参加童子团、青年团。宋盘铭青年时期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22岁学成归国,成为洪湖苏区和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。24岁那年,他为捍卫党的事业英勇牺牲。
宋盘铭又名宋潘民,1909年出生在大楼魏村。他出身贫苦,兄妹三个,父亲宋同福曾在湖北汉口宗关水厂做工。1923年11月,宋盘铭随叔父宋国堂(中共地下党员)到汉口桥口日商开办的申新纱厂当童工。因不堪忍受资本家和工头的残酷剥削和欺压,宋盘铭团结童工,参加革命活动。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,宋盘铭被党组织转移到上海,1929年春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其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31年春,宋盘铭学成归国,被派到上海、江西等地工作。同年7月,为加强湘鄂西的领导力量,中央委派宋盘铭到洪湖,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、军委分会主席团委员等职。
宋盘铭到达洪湖后,立即组织召开了共青团湘鄂西第三次代表大会,迅速建立起湘鄂西党、团、妇女、工会等组织,出版《列宁青年》《红色青年》等刊物,还成立了中央分局团校,培训600多名青年,其中有84名团干部到襄河北岸的新区工作,20余人打入白区开展秘密工作,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1932年1月19日,红九师在师长段德昌、政治委员宋盘铭的率领下,经过几天激战,先后占领了皂市、龙王集、陈家河等地。这次战斗,共俘国民党官兵近4000人,缴获迫击炮20门、轻重机枪60余挺、长短枪3000余支。
1932年5月,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。此时,红三军政委关向应因病到后方休养,政委一职由宋盘铭代理。5月23日,贺龙和宋盘铭指挥红三军主力从襄北皂市附近出发,向张家场一带的敌军第四十四师发动突然袭击,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,毙伤敌一三一旅长及其部下800余人,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。6月至10月间,二人率部转战洪湖,连战皆捷,12月攻克湖南桑植县。
1933年,时任湘鄂西苏区中央局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书记的夏曦,执行王明“左”倾错误路线,于6月12日逮捕了宋盘铭等数十位红军将士。贺龙得知后强烈抗议,宋盘铭8月份被放出。然而两个月后,宋盘铭再次被捕,并在同年12月29日,红三军撤离黔江时被杀害。
1937年冬,宋同福去陕西寻找贺龙部队,打听宋盘铭的下落。见面后,贺龙告诉他宋盘铭已经牺牲,但并没有告诉宋盘铭被害的实情。
宋盘铭的名字和光辉业绩被载入了《军事科学院英名录》。贺龙在《回忆红二方面军》中非常痛惜地说:“宋盘铭是个很好的同志。”
1953年,根据贺龙、许光达的建议,宋盘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贺龙还亲笔写信给宋盘铭的父亲,称赞宋盘铭是“人民功臣”。此后,当时的郾城县人民政府根据贺龙的信,制作“人民功臣”匾额送到宋盘铭家中,让人们永远缅怀他的丰功伟绩。
1960年,郾城县烈士陵园筹建时,宋同福肩负郾城县人民的重托,赴京求见贺龙元帅。宋同福向贺龙元帅讲述郾城县准备建立烈士陵园后,贺龙元帅十分重视,携宋同福拜见了朱德总司令。朱德总司令亲笔书写了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大字,被镌刻在郾城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。
为了纪念宋盘铭,1984年11月,中共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新建成的河滨公园修建了“宋盘铭纪念亭”和“宋盘铭烈士纪念碑”来纪念这位血洒黔江的革命英烈。
黔江人民纪念他,漯河人民更没有忘记他。如今,在西城区新城办月湾湖社区内,每周都会播放一次《人民功臣——宋盘铭》的纪录片,激发更多沙澧儿女的爱国情怀。
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
校对 刘亚杰
统筹 周鹤琦
审读 李玉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