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曾洋:有书为伴 岁月静好

“从一名学生到成为教师,一路走来,读书就像一日三餐必不可少。因为有书为伴,我的生活一直充实并快乐着。”郑曾洋告诉记者。郑曾洋是郾城区商桥镇中的一名语文教师,从小就对书籍有一种特殊的情感。
郑曾洋出生在农村,小学四年级之前,除了课本几乎没接触过课外书。“有一年走亲戚时,我接触到一本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随手翻看起来,没想到如此有趣。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读书可以这么快乐。”郑曾洋说,父亲看他喜欢读书,就给他买了一本《小胖学作文》。他视若珍宝,反反复复地读,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后来,父亲给他订了一本杂志《向阳花》,还为他找来《三国演义》《岳飞传》等连环画。他沉醉在书籍的世界里,充实又快乐。
考入师范学校后,郑曾洋除了在教室上课,就是在学校的图书馆读书。那时候他喜欢看武侠小说,金庸、古龙、梁羽生等名家的小说基本看了个遍。之后,他又开始读《古文观止》《史记》《左传》等。书中的人物及历史事件深深吸引着郑曾洋,让他对经典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成为老师后有了收入,郑曾洋开始买书读。“我第一次领到工资就买了很多原来梦寐以求的书。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书中孙少平打工背石板,背上伤痕累累,晚上依然趴着读书的情节让我深受感动。”郑曾洋说。
几年前,郑曾洋参加了“水韵沙澧读书会”,不仅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,还现场聆听了乔叶、周瑄璞、叶倾城等著名作家的讲座。
2018年到2019年间,郑曾洋多次参加我市举办的“读经典书籍,做时代新人”系列征文活动,先后4次获奖。
近期,郑曾洋在读《唐音英华》《宋词三百首》等。苏轼的《定风波》,他读过不知多少遍,最喜欢词中的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和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。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……这些都是郑曾洋喜欢的诗词。“沉浸其中,就会发现诗词有着无穷的魅力,像纳兰性德的《木兰花》中‘人生若只如初见’,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。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,让人感慨万千。”郑曾洋说。
读书的意义是什么?郑曾洋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:“读书不仅让人内心丰盈,也让日子充实、生活快乐。阅读的幸福很难用语言表达,养成习惯会终身受益。”
文/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
校对 谢明芮
统筹 周鹤琦
审读 谭艺君